1、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书画艺术所用纸以安徽宣城所产最佳,故称“宣纸”。因加工手段的不同,有生熟之分,生宣纸吸水性强,多用于写意画;熟宣纸吸水性弱,多用于工笔画。宣纸---原产地为中国安徽省泾县境内的丘陵山区(泾县古时属于宣州府,现属于宣州市管辖,因此称为宣纸)。
2、宣纸作为书法的首选材料,其历史悠久,源于中国古代造纸术。宣纸以檀树皮为原料,具有出色的物理特性:强拉力、洁白光滑,以及良好的耐折性,这些特性使得它非常适合书法和绘画。 宣纸的起源有一个传说,蔡伦的弟子孔丹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发现,长时间浸泡在溪流中的檀树皮经过腐烂后变得适合用来造纸。
3、我国最早用于书画的纸种是宣纸。宣纸起源于唐代,产自安徽泾县,因唐朝时泾县隶属宣州管辖而得名。它的核心原料是青檀树皮和沙田稻草,经过上百道传统工序制成,具备“纸寿千年、墨润万变”的特点。古代文人尤其推崇宣纸的润墨性和耐久性,书法、绘画的笔触层次能在纸上自然呈现,且不易虫蛀变色。
1、原材料区别:宣纸:真正的宣纸是由安徽泾县生产的原材料制成,主要组合材料为青檀树皮和沙田稻草。书画纸:普通的书画纸则多使用龙须草、菠萝皮、麻类等材料制作。价格判断:宣纸:通常价格较高,四尺一刀(一种纸张规格)的价格超过800元的,可以视为真正的宣纸。
2、宣纸:价格较高,通常四尺一刀的价格超过800元。书画纸:价格相对较低,四尺一刀的价格一般低于800元。绘画效果:宣纸:使用淡墨在宣纸上反复描绘同一位置时,会形成层次分明的晕墨效果。书画纸:普通的书画纸则不具备这种晕墨效果。
3、原材料区别:宣纸:主要由安徽泾县生产的原材料制成,具体是由青檀树皮和沙田稻草组合而成。书画纸:通常由龙须草、菠萝皮、麻类等其他材料制作。价格差异:宣纸:通常价格较高,四尺一刀的价格超过800元,才能被视为真正的宣纸。书画纸:价格相对较低,四尺一刀的价格在800元以下,我们常称其为书画纸。
4、宣纸和书画纸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原料、工艺、使用效果及保存时间上,辨别方法包括肉眼观察、墨痕测试及纸张结构检查。原料区别: 宣纸:原料主要为青檀树皮和沙田稻草。 书画纸:原料多样,包括龙须草、构树皮、竹浆等。
5、宣纸和书画纸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原料成份、使用效果和保存时间三个方面:原料成份:宣纸:原料主要是青檀树皮和沙田稻草,这两种原料的搭配使得宣纸具有独特的性能。书画纸:原料不固定,可能包括龙须草、构树皮、竹浆等多种材料,且不讲究长短纤维的搭配。
6、宣纸与书画纸虽然外观相似,但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原料成分不同。宣纸的主要原料是青檀皮和燎草,这种独特的原料配比已传承千年。而书画纸的原料起初多样,包括龙须草浆、木浆、竹浆、废纸浆等,质量参差不齐。现在,书画纸多采用湖北、河南两地所产的龙须草浆作为原材料。
横幅书法作品常见的尺寸有多种,其中包括: 四尺整张:尺寸为135厘米 x 68厘米,面积为8平方尺。 四尺斗方:尺寸为68厘米 x 68厘米,面积为4平方尺。 四尺对厅激唯开:尺寸为135厘米 x 34厘米,面积为4平方尺。 三尺整张:尺寸为50厘米 x 100厘米,面积为5平方尺。
书法横幅的纸张选择和尺寸搭配十分讲究。通常,推荐的尺寸范围为纵高30-60厘米,横宽在100-200厘米之间,使用生宣纸最为适宜。对于较小型的横幅,比如30-40厘米的纵高和100-130厘米的横长,最佳布局是写四个字,要求字间距适宜,宽度均匀,这样视觉效果最为理想。
书法横幅作品如下:条幅:以长宣纸全开及对开(半截或半折),直书之作品为条幅。条幅是竖行书写的长条作品。尺寸一般为一张整宣纸对裁。安排章法时,应能根据书体的特点,精心构思,立意要新。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落款要错落有致,自然生动。
书法横幅纸的尺寸,一般情况下,纵高在30-60厘米之间,横宽在100-200厘米之间。用生宣纸。如果是少数字的横幅,当尺幅在纵高30-40厘米,横长在100-130厘米之间的,最理想的是四个字,排列出来疏密得宜,宽窄均匀。
设置横幅纸张大小的要求:对于横幅,需要设置特定的纸张大小。A4纸为Word默认纸张大小,一般的打印机最大只能打A4(21×27厘米)纸。如果只将一个字打印在一张A4纸上的话,那么字的大小最大只能为17×27厘米。如果想制作比较大的横幅,而打印机又可以打A3纸的话,可以将纸张大小设置为A3。
书法横幅的用纸尺寸和种类推荐 纸张尺寸 书法横幅的尺寸并没有固定的标准,其大小主要取决于悬挂的场合、字数以及所需呈现的效果。一般来说,常见的书法横幅尺寸有: 小型横幅:适用于家居或小型会议,长度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宽度一般在30-60厘米之间。
书法主要用生宣纸,国画则可以用熟宣纸或者生宣纸。书法用纸: 生宣纸:因其吸水性和沁水性都强,易产生丰富的墨韵变化,适合书法创作中的多种技法表现,如泼墨法、积墨法等,能达到水走墨留的艺术效果。国画用纸: 生宣纸:同样因其独特的吸水性,适合表现国画中的水墨淋漓、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尤其适合写意画。
书法用生宣纸,国画用熟宣纸或者生宣纸。中国书画用纸一般分为生宣、半熟宣、熟宣。生宣纸吸水性和沁水性都强,易产生丰富的墨韵变化,以之行泼墨法、积墨法,能收水晕墨、达到水走墨留之艺术效果。熟宣纸是加工时用明矾等涂过,故纸质较生宣为硬,吸水能力弱。
书法一般用生宣纸,国画可以用熟宣纸或者生宣纸。书法用纸: 生宣纸:由于其吸水性和沁水性都强,易产生丰富的墨韵变化,非常适合书法创作,尤其是泼墨法和积墨法,能达到水走墨留的艺术效果。
国画一般使用熟宣纸或者生宣纸,而书法主要使用生宣纸。以下是关于国画和书法用纸的具体说明:国画用纸: 熟宣纸:经过加工处理,纸质较硬,吸水能力弱,适合绘制工笔画或者需要精细描绘的国画作品。 生宣纸:吸水性和沁水性都强,易产生丰富的墨韵变化,适合绘制写意画或者需要表现水墨淋漓效果的国画作品。
1、宣纸与普通纸的区别: 原材料不同:宣纸主要由青檀树皮和稻草制成,而普通纸的原材料并不固定,可能包括草、树皮、竹子等多种材料。 柔韧性和耐磨性:宣纸因为含有大量的纤维素,所以更加柔软且耐磨,而普通纸的柔韧性较差,容易磨损。
2、宣纸和普通纸是两种不同的纸张材料,它们在质地、制作工艺、用途等方面存在显著区别。首先,宣纸是一种传统的中国特色纸张,以其独特的质地和卓越的品质驰名于世。宣纸的制作采用了古老的手工工艺,以柞蚕丝和棉纤维为原料,通过多道工序加工而成。
3、质地:宣纸比普通纸要软。这种柔软的质地使得宣纸在书写和绘画时能够提供更好的手感和表现力。吸水性:生宣纸:具有较强的吸水性,这使得墨水或颜料在生宣纸上能够迅速扩散,形成独特的水墨效果,非常适合绘画。
古代书画常用的纸有麻纸、竹纸、皮纸、宣纸等,此外还有蜡笺、澄心堂纸、绢、毛边纸等。麻纸:是我国最早用于书画的纸,始于西汉,盛于隋唐。以大麻、苎麻、亚麻等麻类纤维为原料,纸质轻薄柔韧,吸墨性好,抗蛀抗老化,适合长期保存,西晋陆机《平复帖》就是麻纸作品,2021年麻纸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南唐时期,澄心堂纸以洁白如玉、质地细腻、光润透明而著称,被认为是中国造纸史上最好的纸张。这种纸专供宫廷使用,因得名“澄心堂纸”。 谢公笺 宋朝时,谢公笺因有十种颜色而得名十色笺,是著名的书画用纸。这种纸色彩斑斓,新颖独特,发明后广受欢迎,成为书信专用纸。
我国最早书画用纸为西汉麻纸,东汉蔡伦改进后普及。书画用纸的起源可追溯至西汉时期。陕西灞桥出土的灞桥纸(约公元前2世纪)是目前已知最早的植物纤维纸,其原料为麻类,质地较粗糙,主要用于包裹或书写简单内容。东汉蔡伦改良造纸术后,用树皮、麻头等原料制成的“蔡侯纸”更轻薄坚韧,逐渐成为书画载体。
我国最早专门用于书画的纸是东汉时期的左伯纸。中国造纸术发明后,真正被用来写字作画的第一批专用纸诞生于东汉末期。当时山东学者左伯改良了蔡伦的造纸技术,用细密帘网捞纸、槌打紧实等工艺,造出质地平滑、吸水适中的「左伯纸」,史书记载「左伯纸妍妙辉光」,成为当时文人竞相使用的珍贵书画用纸。
我国最早的书画用纸可追溯至汉代,主要为麻纸。 这类纸张以植物纤维(如大麻、苎麻)为原料,质地较粗但韧性良好,适合早期书写绘画需求。以甘肃敦煌悬泉置遗址出土的东汉麻纸为例,这类纸张表面平整,至今仍可见墨迹留存,印证了其实际应用场景。
绢帛价高但细腻,古代宫廷书画常用,现代多用于工笔重彩作品修复。 竹纸吸墨性弱,适合硬笔书法练习,机制毛边纸是经济型替代品。鉴别宣纸时注意纹路:檀皮含量高的会有云状纤维。保存时避光防潮,南方地区建议搭配防霉樟木箱。现代机械纸虽便宜,但长期保存易脆化,重要作品建议选择手工古法宣。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